2025-03-10
40次瀏覽
水發熱電(榮成)供熱轄區的濱湖大院新建小區,面臨著供暖面積小、戶數少、熱損耗大等諸多棘手問題。水發熱電(榮成)以滿足民生需求為己任,通過責任共擔、模式創新、機制優化等多維度改革,成功探索出一條“化解包袱、萃取新質”的供暖新路徑,為低入住率小區供暖難題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解決方案,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。
一、責任前移,化解后期維護包袱
水發熱電(榮成)下屬供熱公司與濱湖大院小區開發商簽訂供熱協議,明確換熱站由開發商投資建設,并將設備保修期從2個采暖期延長至5個,這一舉措大幅減少了供熱公司后期設備維護費用,化解了長期運營中的經濟包袱。5個采暖季結束后,開發商將供熱管網、換熱站設備無償移交給供熱公司,并提供完整的工程資料(包括竣工圖紙、設備清單、維修記錄、驗收報告等),確保移交后運營無縫銜接,實現了責任清晰、風險可控。 二、風險共擔,化解低入住率包袱 針對小區入住率低(低于40%)的情況,明確供暖成效的責任劃分。在入住率未達標前,供暖效果由小區開發商負責,并對用戶進行解釋。其間可能發生的走廊立管、分戶、閥門凍裂等問題,均由開發商負責維修,造成的損失及用戶投訴也由開發商承擔。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供熱公司在低入住率情況下的運營風險,避免了因熱損耗大導致供暖效果不佳引起的糾紛和經濟損失。 三、萃取新質,創新計費方式 深化收費模式改革,實行熱量計費。由于濱湖大院小區入住率低、熱損耗大,按面積收費將造成經濟損失。公司根據相關政策文件與開發商協商,改為熱量計費。這一創新模式與實際用熱量掛鉤,體現了“多用多付、少用少付”的原則,既滿足了用戶供暖,又保障了公司利益。 深化費用結算機制,推行預繳與多退少補。2024年供暖期已經過半,小區房地產開發商一次性預交2024—2025年度供暖費的50%,待供暖期結束后根據實際用熱量結算,多退少補。這一機制既保障了公司供熱收入,也避免了因費用結算不及時產生的陳欠暖費問題,確保暖費及時回收。 水發熱電(榮成)通過責任劃分、模式創新、機制優化等多維度改革,實現供暖模式改革創新,成功化解了傳統供暖模式中的經濟負擔和運營風險,萃取出了適應新建小區特點的供暖新質,在深化保障居民供暖邁出了堅實一步!(方銘鑠 供稿)